神知道一切因果
书迷正在阅读:宇宁老师、快感禁区(1v3)、姿势+1、黑豹(1v1兽人h)、我从小就病了,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,我可以靠我自己9分、恶毒女配怎么又被血族强制爱了、舅爱(1对1)H、我那经常口出狂言的笨蛋老公(先婚后爱)、天台(一个月后,我们一起死去 1V1)、星辰之下,心隐如诗
如此的枯燥无味而庸俗,难怪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对这些革命者并不怎么买账。革命还得有点革命的浪漫主义,可惜的是《红岩》没有浪漫主义的风格,这就是一本应个景的书。 那么,高尔基应该有革命的浪漫主义了吧?还真有。比如《童年》,《在人间》里面描写的旧俄罗斯,那真是灰灰暗暗,影影淡淡,看了让人生气和郁闷。但一到《母亲》这本书,浪漫主义忽然就不见了,母亲根本就是一个毫无人格趣味的概念化革命机器。母亲不应该是心痛自己的孩子,并希望人间一切都是和美而舒适的吗?为什么母亲会是一个革命大无畏主义者?这实在让人有点忧郁。 高尔基的无趣和无聊就此显现了出来,所谓的母亲就是一个革命符号,是一个为了共产主义奉献所有的敢死队员!这样的母亲实在说不上美好,她只是为革命宣传而捏造出来的一个虚构角色。人间并没有这样的人,即便有,也会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,而非高尔基笔下的母亲那样以血rou搏杀统治阶级。真的向往光明和善良的女人,往往是浪漫主义充盈的女人,她们会为了尊严而战,而不会为了某种虚幻的概念而战。 还有那本在中国着名了几代人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这本书真是一言难尽。看了半天,我就没看懂主角是怎么成为“钢铁”的,而这块“钢铁”又有什么实际意义。按我的理解,其实是共产主义苏联吸干了一个年轻人的血,然后指着年轻人骷髅般的病躯说:“诺!钢铁炼成了!”可这哪是什么钢铁,这是一个瞎子和肾衰竭晚期病人的残破身躯,这具身躯的后面是神的眼泪! 稍微好一点的革命是《牛虻》,这本书和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在中国齐名。不过让我